本期主题:全方位服务,网聚渠道的力量未来的中小企业语音应用就在几年以前,通过计算机网络拨打电话的想法似乎还只能在科幻电影中看到。但目前,IP电话等以互联网协议(IP)为基础的通信已经在全球的许多公司中得到普及。而这仅仅是一个开端:随着IP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大型企业已经开始率先使用带有新特性和新功能的解决方案。 未来几年中,这些解决方案很有可能会广泛应用于中小型企业(SMB)。除通过融合式IP网络拨打语音电话外,视频电话等高级特性,尤其是能够像拨打普通电话那样容易操作的一对一视频会议技术,不久也将进入SMB。目前,SMB已可使用其他多种功能强大的工具,例如利用无线局域网(LAN)保持连接的无线IP电话等。 无线创新,无缝体验需要提供客户服务的企业采用了思科无线IP电话以后,即使联系中心的代表不在办公地点,也能够保持网络连接。换言之,由于代表们不会漏接一个电话,因而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客户服务。思科无线IP电话与无线局域网连接的方式与笔记本电脑等其他无线设备相同。由于IP电话还允许用户在接听电话的同时访问网络数据,因而能够使企业的一线员工获取数据。零售店的售货员或宾馆值班员在与客人联系时就能立即了解到产品或客人的信息。 对于医生和老师等需要在经常走动的场所中工作的人士,无线IP电话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一个中学校长对思科无线IP电话带来的改进非常满意,他介绍说:“通过这个掌上办公室,我可以在校园中随意走动,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和老师的情况,而不需要固守在房间内接听电话。” 思科系统公司产品和技术营销副总裁Rick Moran认为,在未来十年中,思科无线IP电话将成为一个普通工具,而且还将进一步融入视频及其他功能。他说:“这就好像是将桌面电话和PDS随身携带。这项技术使人们能随时随地访问有价值的信息。” 视频带来新竞争优势IP通信还包括视频通信。与语音通信和数据相似,视频传输以包的方式通过IP网络进行。也就是说,公司可以将视频通信与语音通信集成在一起,然后发送至个人PC、会议室及其他网络设备。 利用视频电话技术,员工不但能通过网络电话讨论问题,还能召开视频会议。最近,思科为大型企业推出了一种称为Cisco VT Advantage的视频电话应用,该应用是企业通信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 利用思科IP电话与PC相连,并配备小型摄像头之后,可以将PC屏幕作为电话的视频屏幕。电话响铃或有人拨打电话时,如果另外一方使用的思科IP电话也安装了VT Advantage应用,则PC屏幕上将自动弹出视频图像。在未来几年中,SMB市场上应该也会出现类似的视频电话应用。 曾经从事过Cisco VT Advantage开发的思科IP通信事业部技术主管James Tighe说:“这一技术的理念是将计算机屏幕和桌面PC的处理能力与IP电话网络相结合。从本质上讲,是电话充分利用了PC屏幕,借助它来显示接收到的视频信息。” 同样,利用IP视频还可以将预存的多媒体内容发送到会议室或个人PC并显示,这其中包括培训录像、放射片和销售演示材料等。这种称为点播视频(VoD)的应用非常有用,利用它,可以更加容易地为地理位置分散的员工,按他们方便时,提供公司最新材料、培训模块及其他信息。 一站式通信解决方案目前,SMB正转向使用一站式的IP通信解决方案,即将语音留言、电子邮件和传真结合在一起,通过一个收件箱收发。以后几年中,越来越多的SMB专业人士将能够利用各种IP功能来简化通信。他们将不但能通过电话收听电子邮件,通过电子邮件聆听语音留言,根据需要让某些来电响铃而使其他来电直接进入语音留言系统,还能建立一个系统,同时令多种设备响铃,如若还没有人接听,再将消息送至统一的语音留言系统。 这些系统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突破生产率瓶颈。统一消息传送可以将传真转换为图像文件,与电话和电子邮件消息一起传送到个人的收件箱中。这个特性对移动员工尤其有用。不仅如此,某些公司还能够将传真图像文件转换成便携文档格式(PDF)文件,以便软件能够将文本转换成语音,并通过电话大声“朗读”出来。 IP联系中心也是一种新兴工具,能够提供以前只有大公司才有实力实施的先进功能。这些解决方案能够利用来电ID或个人识别号码(PIN)识别客户,以便在来电的同时为客户服务人员提供相应的客户记录。如果服务人员需要转接电话,数据也将同时转发到下一位服务人员。另外,联系中心还可以与Web支持相连。 IP通信的未来IP通信的魅力相当程度上来源于整合的效用——整体解决方案将发挥超过局部简单相加的效果。借助这些新兴技术,以及不断提高的易用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多的SMB将采用IP通信。在未来几年中,这些系统将帮助企业简化业务、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和提高利润。 对于这一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广大中小型企业的应用趋势,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高级分析师Aaron Vance的观点是最好的总结:“新技术使我们迎来了全新的通信时代,同时也拉近了SMB和大型企业在技术应用上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