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是创建无线网络的无线接入点(WAP)的物理部分。WAP上的无线电设置控制无线电的行为,并确定WAP发出的无线信号类型。如果WAP与其他无线源非常接近,并且需要更改频率,以免干扰其他无线源,则此配置非常有用。
本文说明如何配置WAP150和WAP361的基本无线电设置。
无线电设置配置
步骤1:登录到基于Web的实用程序并选择Wireless > Radio。

第二步:在TSPEC Violation Interval字段中的Global settings下,输入时间间隔(以秒为单位)。WAP会等待报告不符合强制性准入控制程序的关联客户端。这些报告通过系统日志和SNMP发送。

第3步:(可选)要保存设置,请滚动到Radio页面底部并点击Save。

配置无线电1 (2.4 GHz)
步骤1:在Radio Setting per Interface 区域,选择Radio 1 (2.4 Ghz)。您配置的基本设置和高级设置将应用于此无线电。

第二步:在Basic Settings区域下,默认情况下启用无线电。如果未选中,请选中Enable复选框。
注意:MAC Address字段显示无线电接口的MAC地址。

第三步:从Mode下拉列表中选择所需的无线电模式。
2.4 GHz 802.11n -只有在2.4 GHz频率下运行的802.11n客户端可以连接到WAP。

注意:802.11n是唯一允许40 MHz信道范围的规范。仅当在步骤3中选择了支持802.11n的无线电模式时,步骤4和步骤5才适用。
第四步:从Channel Bandwidth下拉列表中选择无线电的信道带宽。下拉列表具有两种类型的带宽:20 MHz和20/40 MHz。默认值为20 MHz。
Timesaver:如果您选择20 MHz,请跳到第6步。

第五步:从Channel下拉列表选择无线电用于发送和接收的无线电频谱部分。
注意:如果选择自动,则WAP会扫描可用信道并选择检测到最少流量的信道。如果选择auto(自动),您也无法选择主信道。如果选择了“auto”,请跳至步骤7。

第六步:从Primary Channel下拉列表中,选择要设置为主信道的信道。主信道用于仅支持20 MHz信道带宽而不是全部40 MHz信道带宽的设备。默认值较低。
注意:可用信道的范围取决于无线电接口的模式和国家代码设置。如果为信道设置选择Auto,则WAP扫描可用信道并选择检测到最少流量的信道。
每种模式提供多个信道,具体取决于国家和跨国机构(例如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或国际电信联盟(ITU-R))如何对频谱进行许可。

步骤 7.点击 Save(保存),以保存设置。

现在,您已成功配置无线电1 (2.4 GHz)的基本无线电设置。
配置无线电2 (5 Ghz)
步骤1:在Radio Setting per Interface区域,选择Radio 2 (5Ghz)。

第二步:在Basic Settings区域下,默认情况下启用Enable复选框。如果未选中,请选中启用复选框以启用。
注意:MAC Address字段显示无线电接口的MAC地址。

第三步:从Mode下拉列表中选择所需的无线电模式。

注意:802.11n是唯一允许40 MHz信道范围的规范。仅当在步骤3中选择了支持802.11n的无线电模式时,步骤4和步骤5才适用。
第四步:从Channel Bandwidth下拉列表中选择无线电的信道带宽。下拉列表具有两种类型的带宽:20 MHz和20/40 MHz。默认值为20 MHz。
Timesaver:如果您选择20 MHz,请跳到第6步。
注意:802.11ac规范允许在20 MHz和40 MHz信道之外再使用80 MHz信道。将该字段设置为20 MHz,以将信道带宽的使用限制为20 MHz信道。对于802.11ac模式,请将字段设置为40 MHz,以防止无线电使用80 MHz信道带宽。

第五步:从Channel下拉列表选择无线电用于发送和接收的无线电频谱部分。
注意:如果选择自动,则WAP会扫描可用信道并选择检测到最少流量的信道。如果选择auto(自动),您也无法选择主信道。

第六步:从Primary Channel下拉列表中,选择要设置为主信道的信道。主信道用于仅支持20 MHz信道带宽而不是全部40 MHz信道带宽的设备。默认值较低。
注意:可用信道的范围取决于无线电接口的模式和国家代码设置。如果为信道设置选择Auto,则WAP扫描可用信道并选择检测到最少流量的信道。
每种模式提供多个信道,具体取决于国家和跨国机构(例如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或国际电信联盟(ITU-R))如何对频谱进行许可。

步骤 7.Click Save.

现在您已成功配置无线电2 (5 Ghz)的基本无线电设置
| 版本 | 发布日期 | 备注 |
|---|---|---|
1.0 |
12-Dec-2018
|
初始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