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网络效益时代

融合与变革成为网络世界的永恒主题。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世界,我们依稀可以分辨出网络社会发展的主线,那就是由基础构建到综合应用,由单一人群到社会大众,思科认为,是由网络就绪到网络效益。

网络就绪期 各就各位

网络就绪期(1995年-2000年),以美国为例,这五年是新兴的电信公司崛起的五年。建筑群林立,从东部到西部,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亚洲。在海底、在空中、在城市、在郊区,大兴土木,穿越海洋,不惜重金铺设先进的光纤网络,并建立超级数据中心,构建全球性的信息基础设施。当然,这也是1995年到2000年这五年中,世界许多国家新兴的电信公司忙得不可开交的生意。

对此,有分析家称,行业管制的解除和竞争的加剧,导致全球电信市场发生巨大变化。但是,与未来即将发生的变化相比,这只是一个开始。因为,电信业即将经历一场类似计算机行业所经历的革命性重组、融合与变革。新的电信公司正以惊人的速度创造极高的公司价值。合并和联盟正在极大地改变行业结构。以思科公司为例,虽然在1984年才创立,但到2000年为止,已经收购了34家公司,市场价值超过了波音、戴姆勒、奔驰和通用。

电信运营业与相关增值链的互动和影响,加大了整个电信产业生态链的变数。如今,大量的虚拟电信运营商的出现,以及大量互联网增值业务的兴起,就是明证。

随着互联网通信量的增长,全球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修建新的主线设施上以大幅度提高网络带宽。同时,美国政府和一些组织、机构还提出了三个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与开发计划,分别是超宽带网络服务(VBNS)、下一代互联网(NGI)和Internet2。这三大计划,既相互独立,又分别有自己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同时也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在许多领域协同工作,一起致力于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和高级应用发展。近年来,我们听到的网络计算就是其中的应用之一。

由于网络基础设施(带宽和主机中心)的出现,使众多的公司能够参与到网络经济中,就像18世纪中期探矿者在寻找财富前需要镐和铲一样,今天,所有的企业都需要互联网这个基本工具。

网络影响期 融合的变革

网络影响期(1998年-2002年)。从1998年开始,尤其是2000年以后,全球的电信、IT、互联网产业,基于同一个基础平台进行整合,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产业链互相缠绕,各种标准趋于融合,最终形成.NET和J2EE 两大阵营。它们以无可替代的强势地位主导了新一代互联网的市场格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整个 IT 产业,激起了产业链中诸多企业的创新变革和横向融合。

与此同时,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向应用服务转化。大互联网时代的Web 服务已经发展到商业经济的各个层面,应用服务的发布、表达、传递的方式逐渐Web 化,通过将一个个信息孤岛连接起来形成信息集群,商业活动得到精确的定位。其标志是Web服务的商业模式逐渐成熟,由单纯的吸引眼球到产生收入,直到形成长期的利润来源。这样,基于Web服务的价值网络逐渐走向完善。

Web服务兴起的过程,也是一个网络社会化的过程。在短短几年中,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从信息门户、垂直门户到电子商务、电子服务,互联网的影响力已全面显现。这其中,最大的影响就在于传统的运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互联网表现出极大的摧毁式创新力。

对应这一变革,互联网产业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在网络基础构建和网络应用之间,诞生了网络运营服务提供商。而且这些服务提供商也越来越走向专业领域,他们不仅具备行业知识,同时也具备信息化的知识。

网络效益期 有效益的信息化

网络效益期(2002年至今)。2000年以来,互联网经济走向低迷,人们在感受互联网带来巨大的摧毁式创新的同时,也在开始质疑,网络不仅仅要具备外部特征,而且也要从中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有效益的信息化"成为人们的一种期待。为此,消灭"IT 黑洞"和"信息孤岛"成为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从技术层面上讲,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组织信息系统的"异构"问题,使政府和企业信息化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多年自发式的信息化建设,致使局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组织内部信息系统各自为政,新旧系统共存,相互无法真正有效的互联互通、形成"信息孤岛",组织无法实现对整体业务运作和流程管理的全面掌控。信息系统的这种"异化",不仅降低了系统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引发的组织管理决策上的"异化"已经成为组织发展的致命隐患。针对这一问题,从2000年以来,各大型IT企业都在各自的领域提供解决方案,促进企业和机构实现网络效益。

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网络效益"包括两大类指标:"网络协同效应"指标和"网络生命效应"指标。"网络协同效应"类指标的特点是管理离不开网络,当然,不一定局限于互联网,但是互联网是发挥这类管理的最佳理想设施。"网络生命效应"类指标的特点是聚焦于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统一,聚焦个人的自我实现和企业组织的发展。

网络效益最终主要体现在企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这两大领域上。

就企业信息化而言,要实现真正的网络效益,必须遵循"协调发展、分步实施、业务为本、效益为先"的原则。"协调发展"就是要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企业内在需求和现状的协调以及实施人员之间的协调;"分步实施"是指从企业的基础 e 化(即内部信息化)和供基点出发,从信息化存在、互动、交易、变革四个阶段,分别进行考量和测评,只有这样,才能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信息化方案;"业务为本"是要求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应以管理的规范与优化为基础,必须围绕企业的产出为重点;而"效益为先"则要求企业信息化应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

"网络协同效应"指标,包含以下四类:

  • 外溢效应型指标:聚焦于如何利用资源、技术的外部特性。典型应用于企业信
  • 息化资源的有效利用,知识共享和技术扩散等。
  • 网络协调型指标:主要应用于虚拟企业、企业联盟等方面。
  • 社会资本型指标:聚焦于"关系"和"信任"。它可以成功解决企业关系网和
  • 诚信的量化价值。
  • 流程重组型指标:集中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特别是打破职能界限的效益。

"网络生命效应指标",包含以下五类:

  • 竞争能力型指标:聚焦于企业及机构的综合能力的获得与释放。
  • 知识管理型指标:聚焦于企业及机构中知识的自组织和自激发,包括人力资源
  • 和智力资本。
  • 技术创新型指标:聚焦于企业及机构的创新机制。
  • 决策理论指标:聚焦于企业及机构自身目标的实现。
  • 企业仿生型指标:聚焦于企业及机构的生命力。
  • 引自《企业信息化测评理论和方法的转变》

就电子政务而言,"网络效益"体现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公众效益"上。"经济效益"指使用电子政务系统后,企业成本、公众成本和政府运营成本降低,同时也指获得直接的投资乘数效益;"社会效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开放度;政府组织机构精简扁平,政府事务简化、快捷、准确;减少政府官员腐败,改善投资环境;减少欺诈,增加诚信,增进社会秩安。"公众效益"包括政府服务覆盖面扩大、政府反馈速度提高、使用政府服务灵活性增加、对政府事务参与度提高、以公众为中心、弱势群体参与、公众信息化意识技能提高。

总体而言,从网络就绪到网络效益,是网络从宏观走向微观,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客体走向主体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都面临着一场再造和改革。如今,这一序幕刚刚拉开,真正的高潮即将扑面而来。

2002年企业信息化现状

2002年7月至9月,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对全国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国家重点企业、试点企业集团、地方重点企业等进行了第四次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调查。以IT投入量最大的100家企业作为参考,从调查数据结果看,2002年,互联网在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大幅升温,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电子商务(EC)几个方面来看:

表一、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统计

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统计

表二、企业未来信息化建设重点

企业未来信息化建设重点

注释:
CPC:产品协同商务
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MRPII:制造资源计划
Internet:国际互联网
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
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MIS:管理信息系统
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
SCM:供应链管理系统
OA:办公自动化系统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资料来源:《每周电脑报》

返回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